时间:2007-12-11 来源: 作者: 我要纠错
土家族年节谈
年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华夏各地都洋溢着不同的喜庆气息,土家族在传统的佳节里别有风采。
土家族的年节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到三十两天。若是腊月小,则是二十八和二十九。这叫过“两次年”即大年和小年。无论是过大年还是过小年,土家族人都是慎重对待,所以在过年前半月之余,土家人就赶集采购糖食果饼、粉丝海带、香蜡纸草、灯笼爆竹。家家户户缝衣买裤、做新鞋、杀年猪、推豆腐、打糍粑、贴对联。
年节所需的东西准备好之后,便是迎接大小年的到来。团年饭可以说是大小年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议程,因此土家人便会提前一天或半天来精心准备年饭,谓之办年。过小年时,吃团年饭的时间一般是在中午。过大年时,则因姓氏的不同而有别,有的是早上,有的是中午。不管是大年还是小年,在吃团年饭前都得先敬奉祖先和土家人生活中的各种保护神。比如说土地菩萨、家仙等。这些都做好后,便是正式的吃年饭,饭桌上一家人觥筹交错,其乐融融。团年饭吃好后,还得去给已逝的祖辈上坟,土家人谓之“送亮”。小孩则要给果树喂年饭,好在来年吃到好果子。
土家年节白天尚且如此,晚上的热闹自不必说。除夕之夜,土家山乡热闹非凡,爆竹声声传达出节日的喜气,万家灯火预示土家人来年的美好。由于土家山乡有互相拜年的习俗,所以家家户户都得炒葵花籽、花生以备拜年之用。
土家人在除夕夜还有一些良好的祝愿之举。三十夜(除夕之夜),土家人的火塘里都烧有一个大柴蔸,叫“年火蔸”,年火蔸越大越好,因为它征兆着来年的猪越长越大,日子越兴旺。土家人相信岁是能够守来的,所以在这天晚上全家老少都得围火守岁,彻夜不眠,称之“守三十夜”。讲土家人往事、摆古今历史,一家人是欢声笑语。当东方发白时,土家人便要“出行”了,即用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。爆竹响过之后,土家山乡便充满了迎新春的气息。节日的盛装穿在身,走门串户互相道贺谱写一曲土家年节的快乐。
土家过年
“大人望端午,细娃盼过年”,之所以盼无非是过年可以吃好东西、穿新衣服、放烟花爆竹、尽情玩乐。虽说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,平常日子比原来过年还好,可对于鄂湘渝边的土家人来说,过年还是很隆重的。就地方习俗而言,土家过年也颇为讲究。
一是办年货。冬腊月时节,立春前不久,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,打糍粑,做绿豆粉,煮米酒或咂酒,买酒水、糖果、香蜡纸草等。
十冬腊月,谷进仓,钱入柜,地里的农活也顿时少下来,选一个红砂日杀年猪,据说来年可以养大猪。
这一天,烧一锅滚烫的水,将猪杀后搁在戽斗里刨。杀猪时,主人家还要准备好一盆糯米接猪血,蒸熟切成片状晒干,即是土家人特制的民族风味食品“血粑”,或炒或煮,特别好吃。
土家人杀年猪,时兴“吃刨汤”。俗话说“鱼吃跳,猪吃叫”,“赶刨汤”就是杀年猪时趁热打铁,邀左邻右舍、亲朋好友一起撮一顿。
二是祭祖先。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、崇拜祖先,每逢年三十前三五天,都要到坟头祭祖先,俗称“送亮”。三十、初一、十五也要在家进行小敬,同时还要敬灶神、土地神、五谷神、豕官神,祭祀的食品有猪头、粑粑、团馓、包谷酒等,祭完才能开饭。吃饭前还要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,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,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。
三是过“赶年”。土家人年节之所以特别,是因为要过“赶年”,又叫过“小年”,即在过大年的前一两天举行,多因姓氏不同而时间各异,有的过二十八、有的过二十九,若当年无三十,则倒推过二十七或二十八。
过“赶年”的特色是吃大肉,大肉又称过桥肉,有的称为坨子肉。
相传土司祖先奉旨出征。时值阴历年关,他们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,于是下令:“蒸甑子饭,切坨子肉,斟大碗酒,提前一天过年再出征打败倭寇。”因时间紧,来不及作许多菜,就来个腊肉、豆腐、萝卜一锅炖,叫作“和菜”。吃罢上前线后,很快打败倭寇,收复失地,皇帝亲赐匾额,上书“东南战功第一”。志书记下了这段历史:“于腊月二十九大犒将士,除夕,侯不备,遂大捷。后人沿之,遂成风俗。”来凤河东,过年蒸甑子饭时,上盖巴掌大的肥肉,饭熟后沾满油,天天吃,可以吃到正月十五。
土家人过年有三十夜洗脚的习俗。土家人互相走动,如跨进屋门恰好遇到主人家大酒大肉正欲用餐,据说这就是三十夜膝盖头洗得好,走到哪里都碰到吃好的。
土家人的年祀活动
旧时的恩施土家族信奉多神,几乎一年到头都有祭祀神灵活动,尤以春节期间的年祀活动频繁复杂。各地的年祀活动不尽相同,恩施市滚龙坝向氏家族的年祀活动有一定的代表性。
杀鸡祭祀土地神。大年三十清早,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捉一只公鸡到土地庙去杀,烧香烛,燃纸钱,把鸡血浇在土地神像上,贴上鸡毛,求神保佑家禽来年不受野兽侵犯。
烧“包袱”祭祀祖先。年三十下午,团年饭办好后,先取一些饭菜端上桌祭祀祖先,桌上供有“寄”给祖先的“包袱”。“包袱”又叫“封包”,将纸钱用皮纸包好成封,写上某某祖先的名号。除桌上供有“寄”给祖先的“包袱”,桌下还供有一封“寄”给孤魂野鬼的“包袱”,上写“地盘业主,古老前人”字样。行“三拜九叩”大礼,把桌上的饭菜各取一点连同“包袱”送到屋外焚烧,然后再回屋吃团年饭。
“燃九屏”祭祀群神。吃完团年饭,由当家主人洗脸“燃九屏”祭祀群神群仙。在堂屋中间的八仙桌上放一九格组成的木制“九屏”,“九”是多的意思,代表所有神灵都在此受祭。在屏前燃四支蜡烛,三柱香,击罄、奠酒、叩头礼拜。洗一次脸祭一堂神,先祭家神,求保佑一家人的福禄。再祭坛神,祭奠为神的祖先。依次为灶神等。当祭“牛马二王”时,将写有“六畜兴旺”、“姜太公在此”的字条贴在猪牛圈上。
“贴旮旯钱”祭祀五谷神。祭祀群神之后,用一只斗装满粮食,在上面放一杆秤、一把算盘、一根丝帕,供上水果和糍粑,放在屋内的桌上,然后点燃香烛,祈求五谷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收,家计有发算,丰衣足食。同时在屋内各用具和门上贴上纸钱,称之“贴旮旯钱”。
“出天行”祭拜吉神。正月初一天刚亮时,全家人随户主拿着香纸蜡烛出大门燃烧,向吉利方向祭拜,齐呼“朝门大大开,金银财宝滚进来”等吉祥语,然后回到屋里,小孩给老人拜年,长辈给晚辈“压岁钱”,互道吉利话勉励。
来凤春节习俗:从正月初一到十五
旧时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,各地活动习俗不一,在来凤主要有:正月初一出天行,祭祀,家内拜年,看新灵,正月初二游黑神(另文专术),亲友间拜年,破五,上九日烧头香、出灯,正月十五闹元宵送年收灯等,就我们所记对一些有特色的活动作简略叙述,拾遗补阙。
一、出天行。在正月初一黎明开亮口时,由当家人进行。开大门后,择当年历书所记大吉大利方向出行,并不走多远,朝这一方向点香烛放鞭炮,祈求一年平安吉利,此后就可随意出门去各处走动。出天行后,将写有“出行大吉”、“对我生财”的红纸条贴神龛下壁或门上。出天行不带小孩,虽有“童言无忌”之说,但担心天真无邪的孩子说出不好听的实在话,影响一年的运气。
二、祭祖敬神。出天行后,在正中供有“天地君(国)亲师位”,一边供“××堂上历代祖先之神位”,一边供“九天司命太乙府君(灶神)之神位”的神龛上点香蜡叩拜,还要去厨房专门敬灶神,朝门口敬土地神,这是先给祖先和神拜年。城里街上每家没土地庙,就在门口点香蜡烧纸敬屋檐童子和土地神。
三、家内拜年。敬神后,请家中老人长辈在堂屋上坐,下置蒲团,按辈分高低依次拜年。如有祖孙三辈,先是父辈孙辈给祖辈拜年,再是孙辈给父辈拜年,如祖辈父辈有多人则依年龄顺序进行,这些下对上的拜年,都在蒲团上叩头行大礼,口里说祝福寿的话,长辈则给下辈说祝愿的话,给小孩儿把红纸包的压岁钱。如老人还没起来,小辈就提蒲团去老人床前拜年。
四、看新灵。家内拜年以后,正月初一这天必须去头年死了长辈的亲友家拜年,实际是给亡人拜年,称为看新灵。去时带腊肉、糍粑、糖食糕点等礼品,香蜡纸烛鞭炮,在亲友堂屋供亡灵的香案前祭拜。主人家这天则设酒宴招待。看新灵只死后第一年进行,除正月初一以外,别的日子都不行,因为亡人为大。
五、破五。过了正月初五,生意人则可择吉开张营业,所以称为破五。如果这天日子好,则可开张营业。破五还有一屋意思,过了这天,说话做事不像前几天有那么多的忌讳。
六、上九日烧头香,出灯。正月初九又叫上九日,是玉皇大帝的生日。为得到玉皇的保佑,人们以最虔诚的心态、最好的供品,争取烧头香(最先、最早)祭祀。头天要做好各种准备,去半边城提井水煨净茶,准备高档供品,烧头香的人斋戒沐浴,换新衣鞋袜,彻夜不眠,守候至凌晨,大桌子上摞小桌子,小桌子设香案,点大蜡,烧檀香,陈供果,烧黄表纸,敬玉皇大帝。因争其早,故称烧头香。
本来进入正月,玩灯就已开始,但正月初九晚才正式出灯,各种灯技异彩纷呈,各方艺人大显身手。
七、正月十五闹元宵,送年,收灯。正月十五是过年的最后一天,要送年,一个“闹”字活画出这天的热闹。这天家家早晚吃包心汤圆,敬神,送年。下午饭吃得早,因为“闹”主要在晚上。“三十的火,十五的灯”,这个“灯”从广义上讲有好几层意思:一是晚饭后要插点燃的蜡烛,屋内屋外旮旮旯旯都插,马桶、尿罐内都插,可能是驱除黑暗、邪恶,大放光明的意思;二是整晚燃放鞭炮,放焰火,鸣三眼铳,男女老少收拾打扮,穿戴整齐,合家上街观灯;一是看花灯。每家每户除点亮平时的檐灯外,还加挂一对大红灯笼,灯上常书“永庆升平”、“恭贺新禧”、“大地回春”、“普天同庆”等字。衙门口是扎灯的地方,有走马灯、荷花灯、鲤鱼灯、蛤蟆灯、桃子灯、虾子灯……一是看龙灯,其实是看玩各种名目的灯。这是城乡各种灯的比赛,农村强悍的龙灯,狮子灯,城里精美的采莲船、蚌壳精、踩高跷。来凤的高跷有的高三四米,踩着可飞蹦踢跳,或扮八仙过海,或扮水漫金山,各种灯或去公共场所玩,或去大户人家玩,这拨过去那拨来,或几拨同时赛着玩,令人目不暇接,锣鼓、唢呐、鞭炮声不断,赞吉利话,赏钱、消夜,一直闹到12点交节,有的还通宵达旦玩下去。因为从十五晚收灯,又得等明年狂欢显身手,同时也送走了“年”,从十六起,百业兴工,各忙各的生计。
正月十五赶毛狗
农历正月十五夜,土家人张灯结彩,玩花灯采莲船,舞龙灯狮子灯蚌壳灯,跳摆手舞通宵达旦“闹元宵”,与汉俗同。除此之外,取杉树枝,于宅外搭棚烧之,儿童大声呼逐,“赶毛狗,赶毛狗,一赶赶到张家大嫂灶门口,大嫂打个屁,毛狗子不成器”,谓“赶毛狗”或“赶毛九”,为土家独特风俗。
说起正月十五搭毛狗棚赶毛狗,倒是有个来历的。
相传有一年的正月十五,玉皇大帝多喝了几杯酒,在南天门口看下界,嫌山旮旯里的吊脚楼、茅草棚子丑得很,就叫火神下凡,把吊脚楼、茅草棚子都烧哒。火神刚到凡间,跟着来了屋脊神和挡门神。这屋脊神和挡门神晓得凡人修屋造宇不容易,劝火神积点德。火神也晓得玉皇是喝多了酒的,就想打个马虎眼,叫天兵天将用柴草在山里搭起好多棚子,点火烧燃。只见烟雾腾腾,火势熊熊,凡间只看见烟和火,么子都辨不清楚了。玉皇在天上一看,以为真的烧尽了人间房屋。
后来,凡界百姓都在正月十五搭棚子烧,专门糊弄玉皇大帝。这茅草棚子好像庄稼人守毛狗的棚子,于是就叫搭毛狗棚了。
十五的灯
民谚“三十的火,十五的灯”,意即年三十火要烧得旺,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花灯要精彩,因此元宵节又叫灯节。旧时的武汉城,每到正月十五晚上,各街坊、各会馆都要“出灯”,举着或抬着用竹木皮纸扎成的狮龙虎凤、鱼虾蝶虫等动物灯和“八仙过海”、“鱼跳龙门”、“魁星点斗”、“水泊梁山”、“唐僧取经”等故事灯,随舞龙舞狮队伍上街“玩灯”,龙腾狮跃,灯火通明,十分热闹。除了上街游玩的灯,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悬挂花灯。
为什么如此重视正月十五的灯,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有关,它在新年里带给人们一个新的希望———“添丁”。民间自古有人生一盏灯的说法,灯多寓意“人丁兴旺”。人们在灯火通明中感受“今年丁旺、财旺”的快乐。也正因为如此,一些大户人家,还要扎一些花灯悬挂在闺房里,主要有麒麟送子灯和榴开见子灯,灯的颜色多用紫色,“紫”“子”同音,所以又叫“子灯”,象征“添丁”。亦有“偷灯”和“请灯”的习俗,妇人多年不育的人家,十五晚上到庙里去“偷”一盏红灯,挂在床帐之前,并宴请宾客。如果因此而添丁,再请锣鼓班子热热闹闹把灯送回庙里去。一些寺庙专门扎一些花灯挂在庙里,供人十五晚上“请灯”,灯上写有吉祥的名目,按等级规定了价格,请灯人选中哪盏灯,只要写上?某宅敬请?的纸条贴在灯上,庙祝即会敲锣打鼓将灯送到请灯的人家去,据说请灯的人家这年便可以添丁了。
标签:
神途 手机游戏app下载 男人加油站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 虚拟手机号码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